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0:01 点击次数:195
遇到老人,我们常常会祝福其“长命百岁”。
当然,我们也期待自己长命百岁,也想去一些长寿老人多的地方,沾一沾福气。
可是你想过,百岁老人都过得很幸福吗?
到了一地的岁数,对于长寿,一定有深刻的领悟。
生活质量低的人,一天不得一天;生活质量高的人,活多久都乐意。
图片
01
养老和家境的关系很大。
在我们村里,七八十岁的老人有好几个。
隔壁邻居家,一对老夫妻,都八十多了。老爷爷八十九,老奶奶八十五。
前几天,邻居家的儿女,争吵不休。起源是,老爷爷应不应该办九十岁的生日宴。
按照传统,是应该办宴席的。但是谁掏钱呢?谁牵头呢?
老爷爷的大儿子不愿意,因为他长期在外头打工,现在无法打工了,就在东莞帮带孙子。自己吃饭,都要看儿媳的脸色,哪有几个余钱。
老爷爷的二儿子是不愿意的,因为妻子管得严,也不得不听妻子的。而妻子长期和婆家人不和睦。
老爷爷的女儿,一开口就是说:“我是外嫁女。”
当然,老爷爷自己也无法拿钱办喜宴。一辈子都种地,老了,积蓄也花光了。
相比之下,住在村东头的张爷爷,就幸运多了。
他的儿子在某部门上班,家底不错,就给张爷爷买了养老保险。张爷爷在村里,拿着退休金,还年年有余。
张爷爷办什么事情,都是自己说了算。儿女配合就行。
儿女也会配合,尤其是女儿,嫁给了一个富商,也常常开豪车回家送东西。
任何老人,在养老上,需要“托举”。能托举的力量大小,看家境就知道。
老人在不同的家境里,享受不同的待遇。儿女孝顺,也许孝心差不多,但是提供的养老钱财,大不一样。
还有,一个家庭的境况,也要看外来人——儿媳女婿的态度和条件;要看家庭的地域条件,看本地有什么养老服务等。
图片
02
人老了,应该有三道年龄的坎。
古人云:“六十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。”
又说:“六十不盖房,七十不添衣,八十不留宿。”
很多古语,都说明一个道理,不同年龄的老人,能做的事情,是不一样的。
对于现在的人来说,年龄还会是一道坎。
第一,六十岁坎。主要体现在退休的安排上。能够有职工退休金的老人,和没退休的老人,区别很大。相对来说,退休的人,经济上宽松一些。
第二,八十岁的坎。主要体现在身体衰退,夫妻相处等方面。
很多老人到了八十岁,自己走不动了,并且老伴也过世了。这就真的要麻烦子女了。一旦子女靠不住,那也只能住养老院。可是住养老院的钱,从哪里来呢?
如果老夫妻都在,但是身体都很差,这谁来陪伴和服侍,也是一个问题。
第三,百岁的坎。主要体现在,儿女还活着吗?孙辈情况怎么样?老人的身体状况如何?
到了这个岁数,也许已经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;就是儿女还活着,也七八十岁了,身体不一定很好。这儿女尽孝就不太现实了。
如果孙辈对老人没有什么好感,或没有尽孝的能力和时间,那么孙辈是靠不住的。
儿女靠不住,孙辈不搭理,这百岁老人,也有自己的苦衷。
别看老人有高龄补贴等,但对于日常开支,生病住院,也是杯水车薪。
图片
03
避免“长寿多辱”,需要自渡。
《庄子·天地》中有一个故事:有人祝福尧帝,“寿、富、多男子”。
尧帝谢绝了,说:“寿则多辱,富则多事,多男子则多惧。”
长寿是很烦恼的事情,自己动不了,是要看脸色的,要被羞辱的。这也很多老人担心的问题。
不过,有远见的老人,会积极面对长寿的问题,凡事还只能对自己求。
坚持渡情,把家庭的人情味变浓一些。老人力所能及地带孙,帮助了儿女,也促进了隔代亲。也积极和儿媳女婿搞好关系,彼此尊重;搞好夫妻关系,老伴互相搀扶的日子多一些。
有条件的话,和邻居,在家附近的亲戚,多搞好关系,大家互相搭把手。
坚持渡能,在经济上,自己多考虑,留下养老的存款,最好是可以退休,也有自己的房子。
坚持渡身,在健康问题上,拥有医疗保障,还坚持锻炼等。对于自己身体不行之后的安排,老人也和子孙说,不要过度医疗,不要掏空了家底。
一个老人,自己有养老条件,也有高尚的德行,那么他被子孙欢迎,看的脸色少很多。
图片
04
说到这里,人活多少岁最合适,你应该心中有数了吧。
虽然生命的长度,我们无法自己掌控,但是内心的愿望,生活的质量,是能够自己掌控的。
一个老人活多久,根本答案,不是年龄大小,而是生活的条件。
我们要记住,从体面生活,到苟延残喘,有一个拐点。过了这拐点,继续活下去,就不合适了。之前,年纪再大,也是合适的。
只要你活得体面,那多大岁数,都不要担忧,都是幸福的。
为了体面的晚年,我们要未雨绸缪,积极从人情、金钱上做准备。
对于苟延残喘的时光,保持向死而生的姿态,也算是给子孙最后的一抹亮光。
如果你活得通透了,最后死如秋叶之静美,幸哉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上一篇:开门、三合水法、九星水法查询表(珍贵)
下一篇:没有了